目前的光伏发电系统主要有并网和离网两种形式。从长远发展来看光伏并网发电形式是光伏发电应用的趋势,但是目前光伏并网发电成本过高,而且电网对光伏电能的收购政策还不完善,使得并网发电无法大规模推广。
相比之下,离网发电形式因具有安装方便、不受电网政策限制、成本相对较低等特点而同样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光伏发电研究是什么意思?
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技术称为光伏发电技术。在国际上,光伏发电技术的研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目前这一能源高端产品已经成熟。我国于1958年开始研究太阳电池,1971年首次成功地应用于我国发射的“东方红”二号卫星上。1973年开始将太阳电池用于地面。2002年,国家有关部门启动“送电到乡工程”,在西部七省区的近800个无电乡所在地安装光伏电站,该项目拉动了我国光伏工业快速发展。截止到2004年底,我国太阳电池的累计装机已经达到6.5万千瓦。
光伏发电研究的目标和意义?
目前的光伏发电系统主要有并网和离网两种形式。从长远发展来看光伏并网发电形式是光伏发电应用的趋势,但是目前光伏并网发电成本过高,而且电网对光伏电能的收购政策还不完善,使得并网发电无法大规模推广。相比之下,离网发电形式因具有安装方便、不受电网政策限制、成本相对较低等特点而同样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光伏发电降成本的理论依据?
以下是第三代太阳能发电的降低成本的理论依据:
太阳能电池板钙钛矿/硅双层单片电池。在室外条件下,双面串联太阳能电池实现超出任何商用硅太阳能电池板的效率。这也是首次通过实验清晰证明了双面串联装置效能优越的证据。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是利用钙钛矿型有机金属卤化物半导体作为吸光材料的第三代太阳能电池,具有成本低廉、光电转换效率高、商业潜力大等特点。
此次研究团队分析了在各种真实光照和反照率条件下,想要获得最佳电流匹配所需的钙钛矿带隙。双面串联太阳能电池,其主体由硅层和钙钛矿层构成,同时还结合了许多其他化合物,由于最终采用了较窄的钙钛矿带隙,具有透明背电极的器件结构依赖于反照率,来增强底部电池中的电流,并以此同时增强了钙钛矿顶部电池中的电流。
由此,团队首次报告了在单面AM1.5G(太阳能转换系统标准测试的参考光谱)阳光的照射下,经认证的功率转换效率大于25%的双面串联配置,其发电密度值十分高。对暴露在不同反照率下的性能进行比较后,研究团队得出了双面单片钙钛矿/硅串联太阳能电池利用环境中的漫反射光反照率,其性能优于单面钙钛矿/硅串联太阳能电池的结论。
研究人员表示,串联装置的复杂性,正是这次最主要的挑战,此次研究涉及14种材料,每一种材料都必须进行所谓“完美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