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本公式I.第一步将每天负载需要的用电量乘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的自给天数就可以得到初步的蓄电池容量。II.第二步将第一步得到的蓄电池容量除以蓄电池的允许最大放电深度。因为不能让蓄电池在自给天数中完全放电,所以需要除以最大放电深度,得到所需要的蓄电池容量。最大放电深度的选择需要参考光伏系统中选择使用的蓄电池的性能参数,可以从蓄电池供货商得到详细的有关该蓄电池最大放电深度的资料。通常情况下,如果使用的是深循环型蓄电池,推荐使用80%放电深度(DOD);如果使用的是浅循环蓄电池,推荐选用使用50%DOD。设计蓄电池容量的基本公式见下:蓄电池容量=(自给天数X日平均负载)/最大放电深度这些当然都没有修正,以下为正确计算公式:蓄电池的容量BC计算公式为:BC=A×QL×NL×TO/CCAhA为安全系数,取1.1~1.4之间;QL为负载日平均耗电量,为工作电流乘以日工作小时数;NL为最长连续阴雨天数;TO为温度修正系数,一般在0℃以上取1,-10℃以上取1.1,-10℃以下取1.2;CC为蓄电池放电深度,一般铅酸蓄电池取0.75,碱性镍镉蓄电池取0.85。下面介绍确定蓄电池串并联的方法。每个蓄电池都有它的标称电压。为了达到负载工作的标称电压,我们将蓄电池串联起来给负载供电,需要串联的蓄电池的个数等于负载的标称电压除以蓄电池的标称电压。串联蓄电池数=负载标称电压/蓄电池标称电压计算太阳电池组件的基本方法是用负载平均每天所需要的能量(安时数--AH)除以一块太阳电池组件在一天中可以产生的能量(安时数--AH),这样就可以算出系统需要并联的太阳电池组件数,使用这些组件并联就可以产生系统负载所需要的电流。将系统的标称电压除以太阳电池组件的标称电压,就可以得到太阳电池组件需要串联的太阳电池组件数,使用这些太阳电池组件串联就可以产生系统负载所需要的电压。基本计算公式如下:并联的组件数量=日平均负载(AH)/组件日输出(AH)串联组件数量=系统电压(V)/组件电压(V)以上都是没有修正过的公式.以下公式供参考文章复制于河南诚耐能源
刚才进了河南诚耐能源的网站看了一下,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