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D,由于组件的边框由于其他原因,比如说安全保护、防雷击等等需要接地,那么一接地以后我们发现组件的带电部分,也就是组件里面的导体跟边框之间会存在一个电示,这是由哪些参数来决定的?组件里面的带电部件跟接地之间的定位差,是由输入逆变器里面的两串。跟电网端的电压频率也有关,跟逆变器的拓扑结构有关。最终出来的关于组件带电部分到边框的电压实际上是很复杂的,尤其跟逆变器有关。所以出来的时候,有可能是一个直流加交流纹波的,并且交流的频率跟主电网频率还不一样。当然也有简单的,比如说无变压器的逆变器是对称的。 当负极接地的时候,通常对晶体硅光伏组件是有好处的。如果是正极接地的话,对P型所组成的光伏组件是非常不好的。 关于PID形成的机制,到目前为止不是太清楚,譬如说现在用的晶体硅光伏组件来说大致有几条原因跟它相关。 首先电池跟接地边框之间有一个负偏压。另外,玻璃当中的纳离子从玻璃当中游离出来,从而造成漏电流的载体。EVA同样也有可能作为离子的载体。对于某些涂了减反射膜的,实际上也成为了导电的离子。现在有漏电流存在,所以造成组件功率在短时间内有快速衰减的现象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