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简单的说火控雷达就是一个聚光灯。
咱们先说下火控雷达的结构,这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生产的MK92火控雷达。
是一部比较老型号的雷达系统了,从结构上来看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大曲率的小型抛物面和一个几乎大到不成比例的雷达信号发射器。这部雷达安装在一个可以灵活转动的云台上。一般的情况下早期火控雷达边上还会有一个小耳朵雷达,负责接收火控雷达的反射信号。
当搜索雷达搜索到了空中的战机信号后,是无法将空中目标的方位和航向信息装订到导弹或火炮系统上的这个过程要求的是一个实时的信息。而搜索雷达则是像这样不停旋转的。
一般的来说搜索雷达每分钟会旋转30-60圈,旋转扫描的结果就是会在雷达屏幕上出现这样的图像:
当然了,现在新型号的相控阵雷达并不旋转,但也会做出类似的扫描操作。
从这里我们就会发现,搜索雷达很难持续的为武器系统提供目的的实时方位信息。对于一架超音速飞机来说,搜索雷达所能提供的目标精度其实就是有几百米的差距了。
这时就需要控制着火控雷达上的云台将火控雷达的照射波束指向目标区域火控雷达照射。
由于是直接持续照射目标,因此目标上就可以形成一个在雷达屏幕上看到的明亮而持续的信号源。
这时候这个目标就被锁定了。
在目标被锁定的状态下,发射导弹,导弹就可以向着这个明亮的雷达信号飞过去(半主动雷达制导)。
有的导弹上也会安装一个小雷达(主动雷达制导)。
其实呢,主动雷达制导导弹上面的小雷达就相当于火控雷达+火控雷达边上的小耳朵。
在火控雷达照射的同时,导弹系统上的小雷达也会同时启动。这时如果导弹上的小雷达捕获到了明亮的信号,导弹上的雷达就也会同时发射雷达波,并且通过作战线路告知已锁定。这样导弹发射出去后就会不依靠火控雷达进行目标追踪(发射后不管)。
说到这里是不是得给大家更正一个概念了?很多人说隐身飞机即使被“搜索”到,也不会被“锁定”?不全对吧?只要导弹上的雷达和搜索雷达在一个信号频率上,那么隐身飞机就会妥妥的被导弹锁定。
然而也有一点对的地方看就是“信号得在一个信号频率上”,一般的导弹只有一个很小尺寸的雷达天线,因此频率信号多集中在GHz这个级别上。
这就引申出一个导弹打隐形飞机的概念了,往往导弹会在发射后以半主动雷达的形式接近目标,在距离目标一定距离后转化为主动雷达制导。这样导弹捕获目标的概率就大了很多。
目前很多战斗机都配备了相控阵雷达,
这种雷达上的很多小型单元可以独立控制,在大部分单元执行扫描操作的同时,某几个单元可以持续的照射某些区域。因此火控雷达照射其实已经并不是特定的某个雷达的照射了。只是向特定区域发射持续性的雷达波信号了。
又同时,例如F-35这样的战机,装备了先进的APG-81主动相控阵雷达。
结合着自己的作战线路系统,为导弹装订目标信息仅仅需要0.2秒不到的时间,基本上那束雷达波信号也就是一闪而过。雷达告警系统都来不及反应,导弹就已经发射出去了。这基本上也就不存在什么火控雷达照射的问题了。
分享专业知识,奉献原创精品。我是兵说,欢迎关注!
这几年,我们经常在新闻里看到说:某国战机开启火控雷达照射我方战机,遭反制后释放干扰弹后逃离。到底什么是火控雷达,它与普通雷达有什么区别?
雷达,通过电子设备发射电磁波对目标进行照射,并接受其回波,以此来判断目标的方位、高度、至发射点的距离、距离变化率(径向速度)。在二战期间就已经出现了具备地对空、空对地搜索,敌我识别,空对空火控等先进技术的雷达。
随着技术的发展,现代雷达已经根据不同的功能和用途分出了许多种类。比如,气象雷达、导航雷达、预警雷达、搜索警戒雷达等等。而我们今天所说的火控雷达,实际上是雷达与火力控制系统的合体。
火控雷达一般搭载于飞机、军舰这样的综合武器作战平台上面,是集火力控制系统和雷达扫描系统于一身的自动化作战系统。在实战中,雷达扫描系统对目标进行搜索、定位、自动跟踪,然后由火力控制系统通过计算机辅助系统实现对整个武器系统的实时控制和有效利用。
火控雷达的雷达扫描系统与普通探测雷达相比,测量精度高(测距精度几米到几十米、测角精度1~2mrad),通过距离和角度自动跟踪系统实现对目标的自动跟踪。由于精度的要求,火控雷达的雷达扫描系统一般采用X波段(厘米波)雷达,波长短、频率高,以此来满族对单个目标的捕捉和跟踪。如果己方战机被敌方战机火控雷达照射,就必须释放箔条干扰弹,以此来散射对方的雷达信号。如果无法判断敌人在火控雷达照射时是否释放了战术巡航导弹,则必须释放红外干扰弹来对付可能来袭的导弹打击。
而火控系统呢,就是通过计算机辅助系统控制武器进行自动瞄准和发射的装置,除了飞机、军舰上搭载的武器系统外,现代火炮、坦克、战术火箭和导弹统统都需要火控系统来确保武器在瞄准与发射时的精度与速度,增强对复杂战场环境的适应能力并提升武器的打击效率。
火控雷达将雷达系统自动搜索跟踪目标所获得的数据实时准确无误地传给火控系统,这对火控系统来说就是如虎添翼,其综合作战效能会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