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玻璃原片企业,两百人企业,四条线,3亿左右销售额,现在别说盈利,能少亏就不错。近几年来,行业倒闭了一半企业,没上市融到资的,或者中小民营企业,基本都关门了。有些老板股东都用房产抵押的,到最后还是没有扛过去,血本无归!
kao,比我们公司差多了,其实我们公司也才一般般:78人,年收1.7亿,利润5%,在企业里面中等以内啊。
为什么很多人向往投行这个行业?
对于投行,历来大家就要高看一点。不说电视剧里的各种华尔街精英,前一阵上海大妈征女婿也要求能够保证投资收益在10%以上。最近,网上也有个热门问题,一样的高薪酬,为啥做IT的就是丝,做金融的就是精英?
首先,大家选投行,确实是因为其工资高。前些年,投行的待遇无可比拟。这几年,平均薪酬逐渐被计算机和人工智能超越。但那只是平均水平,要知道,投行里的上层人士,主要拿的不是薪资,而是股票分红。
第二,为什么大家向往投行,另一个主要原因是接触到的人脉和事业发展。投行的一个特点是打交道的都是各行各业的精英人士,前一阵还看到一个做投行的朋友在朋友圈晒,说是团队的一个年轻成员在做业务时被某上市生物制药老总的女儿看上了,从此走上荣华富贵。
第三,做投行的还有一个优势,是越老越吃香。这个不是吃青春饭的行业,随着阅历的增长,年龄不是问题。积累够了经验和人脉,还可以出来自己单干、重新组建团队。即使谁都不要你了,自己搞投资仍然能干的风生水起。
要明白这个问题的答案,先需要了解我国的货币体系,按照权限和体量,目前的货币发行流通体系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市场。
一级市场是发行市场,最高的权限在中央银行手中,在我国也就是中国人民银行。
当然,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这三大政策性银行,在中央银行的管辖之下,虽然不能发行货币,但是在货币定向投放方面也有一定的自主权;
二级市场是各大商业银行的信贷市场,既包括国有四大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也包括各种地方性、区域性商业银行,比如:浦东发展银行、广发银行、华融湘江银行、农村商业银行;
三级市场是各种投融资机构的流通市场,包括私募基金、公募基金、投资银行、证券交易所等,国家机构改革以后,重新组建了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和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涵盖了银行、保险和证券行业,无论是货币市场还是投融资市场都统揽其中。
那么,为什么很多人向往投行这个行业?
在金融江湖,盛传一条金科玉律:离钱最近的行业,这些从业者往往都不缺钱,甚至更容易一夜暴富。当然,日夜蹲在银行地下室重兵把守金库的看门人除外。
一级市场门槛高在货币体系之中,一级市场的中央银行,对于绝大多数人可望而不可即。
而且它属于国务院的政府部门,公务员身份是基本门槛,精通金融运行管理是看家本领。
如此一来,就会淘汰绝大多数人,而且中央银行每年很少对外招录人员,仅有的少数稀缺名额也是内部选调或者定向培养,比如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院;
二级市场封闭化在国有四大行,还有地方性、区域性银行,过去以来一直是大学毕业生求职招聘的香饽饽。
但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加速融合、深化发展,国家鼓励民营资本入股银行业,甚至还会面向有实力、有资质的市场金融机构颁发银行业牌照,进一步加剧了银行业的竞争。
如今,哪怕是国有四大行,曾经最具优势的存款、贷款业务也被余额宝、财付通抢占市场份额,信用卡业务则被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互联网电商平台的后起之秀瓜分殆尽。
很多基层的商业银行,甚至开始把揽收客户开通高速ETC业务作为主要营生,风光不再,黯然失色,令人唏嘘不已;
三级市场价值高在过去,各种投融资机构因为没有“国字号”、“国家队”来撑门面,而不被市场待见。
但是,随着我国的资本市场日益成熟,还有新一轮的“资管新规”颁布实施,银行理财的刚性兑付被打破。
1998年,海南发展银行因为东南亚的金融海啸被破产清算;2020年,包头商业银行因为资不抵债,被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指定其他多家商业银行接管。
这样的市场信号再明显不过了,私募基金、公募基金、投资银行、证券交易所等各种投融资机构因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接受了风雨洗礼,反而逆势上扬。
又因为这些投融资机构的高薪收入、高附加值以及丰厚人脉、职业前景,成为了金融行业的翘楚,争相进入。当然高收益也伴随高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