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风险监控,是一个实时的、动态的、连续发生的风险防范与应对过程,这项工作贯穿于整个项目工程的实施。既包括前期的风险监视工作,也包括后期风险发生时的应对控制工作。
风险监视
风险监视,即是在风险防范与应对过程中,持续对相应风险因素的发展变化进行实时监视,对相应的风险应对计划、措施的实施进行评估,并随着进一步信息的收集不断完善、改进,为后期的风险控制提供保障。
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后期风险发生时,按照前期风险应对计划进行措施实施的过程。这是一个动态的风险防范应对过程,既包括对既定措施计划的实施,也包括对风险情况发生变化后的重新风险评估与新的风险应对策略计划制定。
整体而言,风险监视与风险控制都是风险监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辅相成,互为支撑,共同保证工程项目的风险防范与应对。
1
风险监控的必要性
如上文所述,风险监控是项目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到项目建设的顺利与否。工程建设活动具有周期较长,风险因素较多的特点,而有效的风险监控则能为项目具体实施提供贯穿整个建设过程的动态、持续风险管理保障。
具体而言,风险监控具有以下实施必要性:
1
风险监控有利于完善既定风险应对计划。项目建设活动的相关风险信息,具有动态变化与渐进明细的特点,即随着项目建设活动的持续开展,相关建设环境、建设活动、项目本身等信息会越来越多。而项目初期制定的风险应对策略,是在这些信息因素较为缺乏,有着较大不确定性情况下所制定,风险监控工作能够随着相关信息的不断收集,重新审视更新存在的风险与风险应对策略。
2
各类风险因素都具有一定的动态变化特点,并非一成不变,同时风险事故的发生也往往是有预兆的。有效的风险监控,能够通过相应数据与工程现象的采集监控,进行评估预警,在风险事故处于萌芽期即作出有效应对措施,避免风险事故发生。同时,针对动态变化的风险,有效的风险监控可以动态监控处理,如随着项目建设进行,原本的风险因素变小或消除,而此前较小的风险因素却逐渐发展成关键风险,有效的风险监控即可以实时对其重新观测、评估并制定新的风险应对策略。
2
风险监控的依据
风险监控的依据包括风险管理计划、风险应对计划、项目的进展变化、动态的风险识别以及项目评审。
风险管理计划
项目风险管理计划就是制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减缓策略,确定风险管理的职责,为项目的风险管理提供完整的行动纲领。风险管理计划为风险监控工作提供了方法、技术、指标、时间及工作安排的相关指导。
风险应对计划
风险应对计划是针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的;对于未来未知的风险,不可能预先制定相应的应对计划或应急计划。
项目进展变化
项目建设活动随着不断进展,相应的风险因素也在不断变化,因此必要的项目外部环境变化、项目本身变动信息,都成为风险监控工作的必要依据。
动态的风险识别
随着相关动态信息的收集,会发现一些原本的关键风险变成轻度风险,而原本的一些次要风险则变成关键风险,这些都是风险监控的重要依据。
项目评审
风险评审者检测和记录风险应对计划的有效性,以及风险主体的有效性,以防止、转移和缓和风险的发生。
3
风险监控的目标与内容
风险监控工作不是简单地在风险发生后实施风险应对策略,以及在实施风险应对策略后进行新的风险分析,而是一个全面的和连续的动态过程。风险监控的目标包括:努力及早识别风险;有效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积极消除风险事件的消极后果;分吸取风险管理中的经验与教训。
具体风险监控则包括以下内容:
1
按照风险管理计划和风险应对计划,针对风险实施应对策略;
2
持续、动态观察各类风险,确定风险状态;
3
对风险应对计划的实施进行分析评估,确定是否需要重新制定新的风险应对策略;
4
有效对各类风险因素变化,进行评估更新,并针对风险变化制定相应风险应对策略;
5
工程项目整体目标的实现可能性及应对策略分析;
6
对工程项目计划的假设是否依然成立,计划阶段的政策或程序是否执行的顺利;
7
在风险的严重程度超出预期水平或者出现新的关键风险时,制定新的应对措施。
工程项目建设活动受各类风险因素影响较大,风险事故的发生一方面会直接对相关建设活动主体造成生命或财产方面的损伤损失,另一方面还影响着整体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因此,项目风险监控对于工程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有效的项目风险监控能够对工程建设起到重要的风险保障作用。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对于风险分析技术和风险应对的研究也还不成熟,有许许多多的方面需要我们去系统化、科学化的借鉴发达国家先进企业的优秀分析理念和处理方式。1、工程项目全面风险管理思想的提出
全面风险管理是用系统的、动态的方法进行风险控制,以减少专案实行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它不仅使各层次的专案管理者建立风险意识,重视风险问题,防范于未然,而且在各个阶段、各个方面实施有效的风险控制,形成一个前后连贯的管理过程。
工程项目的全面风险管理分为项目风险的预测和识别、评估和分析、应对和控制以及监控四个阶段,且应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过程,应在一系列战略目标下进行管理。这些战略目标也会因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在这样一种流动的、弹性的环境下,需要一种整体的、基于战略目标的风险管理思想,即风险管理应被看作是和其它项目管理活动融为一体的,它应渗透于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渗透于项目的每一项活动之中,它有助于实现项目的战略目标。这就提出了全面风险管理的思想。
2、工程项目风险的预测与识别
2.1工程风险的分类
工程风险多种多样,非常复杂,并且一些风险通常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工程风险通常有以下几种:政治法律风险、社会人文风险、经济风险、自然与环境风险、技术风险、管理组织协调风险、合同风险、安全健康环境风险。
2.2风险识别的方法
对项目风险进行预测和识别的方法很多,目前常用的有:德尔菲方法、头脑风暴法、情景分析法等。关于项目风险预测和识别的理论和方法,还远没有达到完善的地步,还需人们进一步研究。
3、项目风险的评估与分析
3.1工程项目风险评估与分析的步骤
先确定项目风险评价基准。工程项目风险评价基准就是工程项目主体针对不同的项目风险后果,确定的可接受水平。单个风险和整个风险都要确定评价基准,分别称为单个评价基准和整体评价基准。项目的目标多种多样:时间短、利润最大、成本最小和风险损失最小等等,这些目标可以进行量化,成为评价基准。再确定项目风险水平。其中包括单个风险水平和整体风险水平。工程项目整体风险水平是综合了所有风险事件之后确定的。要确定工程项目的整体风险水平,有必要弄清单个风险之间的关系、相互作用以及转化因素对这些相互作用的影响。另外,风险水平的确定方法要和评价基准确定的原则和方法相适应,则两者就缺乏可比性。
最后将工程项目单个风险水平与单个评价基准、整体风险水平与整体评价基准进行比较,进而确定它们是否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进而确定该项目是应该就此止步还是继续进行。
3.2对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和分析的方法
对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和分析的方法很多,如MonteCarlo模拟法、计划评审技术PERT(ProgremEvaluationandReviewTechniques)、主观概率法、效用理论、灰色系统理论、故障树分析法FTA(FaultTree***ysis)、外推法、模糊分析方法、影响图分析法等。
4、项目风险的应对策略
4.1风险回避策略
回避是指当项目风险潜在威胁发生可能性太大,不利后果也太严重,又无其它策略可用时,主动放弃项目或改变项目目标与行动方案,从而规避风险的一种策略。如果通过风险分析发现项目的实施将面临巨大的威胁,项目经理班子又没有好的办法来控制风险,甚至保险公司也认为风险太大,拒接承保,这时就应当考虑采取风险回避策略。
风险回避策略是一种最为彻底的风险管理措施,因为这种策略将风险事件出现的概率降低为零,但这也是一种最消极的措施,因为其在回避风险的同时,也失去了可能的获利机会。
4.2风险控制策略
风险控制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减小损失幅度而采取的风险处置技术。风险控制是实施任何项目都应采用的风险处置方法,应认真研究。
4.2.1充分理解合同,利用合同
工程合同既是项目管理的法律文件,也是项目全面风险管理的主要依据。项目的管理者必须具有强烈的风险意识,学会从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的角度研究合同的每一个条款,对项目可能遇到的风险因素有全面深刻的了解。否则,风险将给项目带来巨大的损失。
4.2.2编制科学先进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并不断优化
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和完善的组织措施,以减小风险产生的可能性和可能产生的影响。
4.2.3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的风险控制不仅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等直接费的控制,还包括管理费、工程质量费用成本、施工进度费用成本、安全施工费用成本等间接费用的控制。
4.3风险自留策略
风险自留是由项目组自行准备基金以承担风险损失的风险处置方法,在实践过程中有主动自留和被动自留之分。主动自留是指在对项目风险进行预测、识别、评估和分析的基础上,明确风险的性质及其后果,风险管理者认为主动承担某些风险比其它处置方式更好,于是筹措资金将这些风险自留。被动自留则是指未能准确识别和评估风险及损失后果的情况下,被迫采取自身承担后果的风险处置方式。被动自留是一种被动的、无意识的处置方式,往往造成严重的后果,使项目组遭受重大损失。有选择地对部分风险采取自留方式,有利于项目组获利更多,但自留哪些风险,是风险管理者应认真研究的问题,如自留风险不当可能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4.4风险转移策略风险转移是指项目组将风险有意识地转给与其有相互经济利益关系的另一方承担的风险处置方式。保险是最重要的风险转嫁方式,非保险型转嫁方式是指项目组将风险可能导致的损失通过合同的形式转嫁给另一方,其主要形式有租赁合同、保证合同、委托合同、分包合同等。通过转嫁方式处置风险,风险本身并没有减少,只是风险承担者发生了变化。
5、项目风险的监控和防范
5.1项目风险的监督项目管理论坛
实施过程中工程项目费用的监督主要采用的方法:
(1)项目费用考核。施工过程中定期考核成本,开展经常性和针对性的费用成本分析活动是费用成本控制的关键。费用成本考核,我们从最基层开始,考核工、料、机和其它现场管理费,考核经济合同执行情况,认真进行工程进度、产值、库存、资金等盘点工作;考核项目开支情况,找出成本节超原因,制定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控制成本。
(2)在质量方面控制与监督。质量是费用的最大风险之一,它不仅会带来很大的保修费用,返工的损失也很大。在项目开始之初,首先编制质量计划,确定工程的质量标准和规范,并确定该项工程的质量目标。
(3)实行全面质量管理。采用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通过各种记录将整个工作的流程记录下来,环环相扣,任何一部分的工作都可以追查到前道的后果;而从中也很容易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实行三级质检制,即工人自检、班组自检、项目部自检,通过这三个环节的检查,将工作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尽早消灭。
(4)进度方面控制与监督。在项目实施中,一般采用横道图和网络图结合的办法来描绘工程的进度。在最合理总工期的控制之下,每月制订月、周进度计划,同时对照总工期画出形象进度,找出每个工序间时间安排上的差距,及时调整,使实际工期尽量与预定工期相符或提前,确保工程按期完工。
(5)在安全方面可能发生的费用风险损失主要是伤亡事故。为了预防这些损失的发生,工程项目组建立一系列的安全规程和制度。每个项目部都设有专门的安全管理员,专门负责现场的安全检查和防范,保证工程的安全实施,杜绝任何安全事故的发生,消灭各种安全隐患。
5.2施工项目风险防范
施工项目风险防范应注意的几点:
5.2.1加强可行性研究
综合考虑各种风险因素及可能造成的损失,在投标报价中加上风险系数。
5.2.2减少风险范围,降低风险系数
在项目的投标、施工管理、竣工决算等整个项目的运作过程中,正确运用经济管理手段,减少风险出现的概率、风险出现的次数及风险种类。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减少风险开支,降低风险系数,提高项目管理的力度,加大项目效益。
5.2.3切勿顾此失彼,亡羊补牢
科学地运用经济预测手段,分析各种风险回报,对在前期出现并承担的风险在中期、后期的管理中进行弥补,确保项目效益的产生。比如,政治风险损失用社会效益来弥补,风险损失用经济效益来弥补,经营风险损失用管理效益来弥补等等。
5.2.4明确风险目标,加强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风险损失
项目中标后,在经营风险已经形成的情况下,进一步确保其他风险目标,加强项目施工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控制风险的产生和扩大,运用约束激励机制,制定避免产生风险的措施,提高项目效益,确保施工企业经济利益。
希望对你有帮助点击[]查看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