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哪些条件可以提高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
逆变器的设计
在基于光电流的系统中,电源逆变器控制着太阳能板和电池,以及负载之间的电流,将太阳能板输出的变化幅度很大的直流电压转换成干净的50Hz或60Hz的正弦电流,输出给负载或回馈到电网中去。
由于太阳能板的输出电压是变化的,要保持发电时尽可能的高效率是非常复杂的。完成这项任务的关键是检测最大功率点(maximum power point,MPP)。图2显示了最大功率点是如何随天气和电压而变的。
MPP跟踪技术可用来探测MPP,并调整DC/DC的输出电压转换,以使输出最大化。MPP跟踪可以使太阳能电池系统在冬天的整体效率提高1/3或更多,而这时也正是电力需求最高的时候。
控制器确定MPP的最常用算法是干扰电池板的工作电压,并检测输出。算法要在MPP点周围留出一个足够大的振荡范围,避免当天空掠过云彩时控制器对本地电源发出错误的扰动。
电池的算法
扰动和检测算法的效率并不高,这是由于在每个周期内输出点都会偏离MPP。可以采用增量感应算法做为替代,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解决由于振荡导致的低效率,但又会设定一个本地峰值而不是真实的MPP,从而引发其他问题。将这两种算法结合起来,可以保持增量感应算法的高效率,同时又可以以一定间隔在很大范围内扫描,避免选择本地的峰值。
显然,这会给控制逆变器的控制器带来很大的计算负荷,控制器必须满足一些实时处理的挑战。
现在的数字信号控制器可以提供实时控制算法所需的高速运算能力。A/D转换器、PWM等集成外设使控制器可以直接检测输入信号,控制功率MOSFET,片上的flash闪存可用于编程和数据存储,通信端口简化了电能表和其他逆变器的组网过程。
提高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
寻找光电转换新材料。含有铟、镓和氮的合金为基础的光电池将对所有太阳光谱的辐射——从近红外到紫外都灵敏
太阳能电池加工工艺革新。采用新的激光加工技术能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最大功率点跟踪。实时找到最好光照角度。
聚光技术。使用聚光光学元件形成聚光光伏电池,极大提高光电转换效率、减小电池使用面积
以下是提高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的方法,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1. 寻找光电转换新材料。含有铟、镓和氮的合金为基础的光电池将对所有太阳光谱的辐射——从近红外到紫外都灵敏
2. 太阳能电池加工工艺革新。采用新的激光加工技术能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3. 最大功率点跟踪。实时找到最好光照角度。
4. 聚光技术。使用聚光光学元件形成聚光光伏电池,极大提高光电转换效率、减小电池使用面积
二、晶能光伏组件最高转化效率是多少?
光伏发电效率一般是指电池组件的光电转换功率,是基于1000W/平米的光照条件下,电池组件的转换效率17%(多晶硅)左右;但对于光伏电站的发电效率是有些下降的,需要扣除逆变等的损失,也会出现电池组件的衰减或者叫灰尘遮挡等因素。对于光热发电的效率一般是指整个电站的全年电站发电效率在16%(槽式)左右,这个效率是整个电站的也就是从光学效率78%左右,到光热效率60%左右,再到热损,到汽轮机效率30%左右,也就是最后电站效率16%左右。
三、转换效率与组件功率之间有什么关系?
转换效率:是指组件将单位面积的太阳热量转换为电能的效率举个例子: 比如1平方的太阳热量为1000W, 组件面积为 1个平方,他输出的电能为250W你们组件的转换效率就大概为:250W/1000W=25%。 它代表组件的转换能力。 组件功率,就是组件输出的电能,也就是上面例子中所说的 250W, 它代表组件输出的可供使用的电能。
四、电器热转换效率最高是什么方式、?
一、什么是转换效率?
为什么会有电源转换效率这个概念呢?这要先从电源的物理结构讲起。大家知道电源其实就是一个由变压器和交流/ 直流转换器以及相应稳压电路所组成的“综合变电器”。这个“综合变电器”里面包含两个主要部件-“变压器”和“电流转换器”,而这两个部件本身就存在着电能的消耗,它们附属的稳压电路自然也不例外,因此电源本身又是一个“耗电器”。
输入电源的能量并不能100% 转化为供主机内各部件使用的有效能量,这样就出现了一个转换效率的问题。
电源转换效率=电源为主机提供的即时输出功率/输入电源的即时功率× 100%
原理就是这么简单,但是,有两点需要注意。
1。不同的电源产品,其转换效率不同;
2。同一电源产品,在不同的工作状态下,其转换效率也有变化。
第一点很容易被人理解,因为不同的电源产品之间,它们内在的变压电路、电流转换器以及功能电路都会有所不同,再加上自身的功率本来就不相同,所以转换效率不同是理所当然的。
但是为什么同一产品的转换效率也会变化呢?这就要先从电源的输出电压说起了:电源的输入电压是额定的220V,而输出电压则有 12V、 5V、 3。3V 不同的规范,这就表示电源里至少拥有三种不同(“线圈缠比”、“磁感泄露率”不同)的变压器,由于三种变压器的功耗不尽相同,就意味着 12V、 5V 和 3。
3V的电压输出其各自所对应的变压器转换效率亦不相同。
一般而言, 12V 电压输出负责为CPU 以及硬盘和光驱的驱动马达供电, 5V 电压输出负责为硬盘和光驱的PCB 电路板供电, 3。3V 的电压输出则是为主板上的内存电路模块供电。
当计算机处于不同工作状态时,各部件的使用频率和工作负荷会有所不同,导致不同电压输出回路的工作负荷浮动,所以在不同的工作状态下,电源转换效率也是变化的。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电源自身功耗的浮动不是很大,而电源对外输出的浮动就比较大了,所以通常认为电源的输出负载越大,单位负载所“分摊”的电源自身功耗就越小,此时转换效率也就越高。
二、电源规范对转换效率的要求
小知识:转换效率与PFC 电路功率因数的区别最近有些电源标称自己的转换效率高达98%,但是仔细研究发现他们所谓的“转换效率”实际上是主动式PFC 电路的功率因数,这个因数表征的是有多少电能被电源利用了( 输入电源的实际能量/ 电网供给电源的能量),对于主动式PFC 电路来讲,功率因数可以达到98% 甚至99% 的水平;而我们所谓的转换效率,应该是电源供给其他设备的能量/ 输入电源的能量,二者表征的对象是不一样的。
以上就是电源转换效率的基本知识,下面,我们再来了解一下电源规范对转换效率的要求。最初,电源转换效率仅有60%左右;在Intel的ATX12V 1。3 电源规范中,规定电源的转换效率满载时不得小于68%;而在ATX 12V 2。
01 中,对电源的转换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得小于80%。
因此在购买电源时,从它遵循的电源规范上大家就能大致了解其电源转换效率的高低。之所以前后两个电源规范对电源转换效率的规定有如此大的差别,原因有三:
(一)、新的ATX 12V 2。
01 规范基于新的电气制造技术,可以实现更高的转换效率;
(二)、因为主机功耗大幅度增加,如果电源的转换效率不提高的话,那么整机的巨大功耗和发热量将严重影响到正常使用;
(三)、更高的环保和节能要求。
三、转换效率与我们的关系
从电源规范对电源转换效率的严格要求,我们不难看出电源转换效率这个指标的重要意义。那转换效率是如何与我们每个人密切相关的呢?。就典型的ATX 12V 1。3 电源产品来说,其在实际工作中,转换效率大约在70%~75% 之间,也就意味着有25%~30% 的电能被转化为热量白白浪费掉了,以标称输入功率280W的电源产品为例,损耗功率约70W~84W,实际输出功率在200W 左右(刚好满足绝大多数PC的需要)。
如果换作典型的ATX 12V 2。01 电源,由于转换效率提高到80%~85%,那么电功率的损耗只有15%~20%,因此只要输入功率为240W 的电源就可以达到200W 的实际输出功率。这样算来,二者的功耗相差40W 左右,对于一台每天工作10 小时的PC,一天下来可以节约0。
4 度(千瓦时)电,一年下来就是146 度电,以每度电6 角钱计算,光一年节省的电费就是100 元。
当然这不仅仅是为个人节省开支的问题,目前我国仍是以火力发电为主,节约用电的同时就是为环保作出了贡献;另一方面,电源转换效率的提高意味着电源自身发热量的减少,这样更有利于降低机箱内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