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压一、准备工作1. 工作时必须穿工作衣、工作鞋,戴工作帽,佩戴绝热手套;2. 做好工艺卫生(包括层压机内部和高温布的清洁);3.确认紧急按扭处于正常状态;4.检查循环水水位。二、所需材料、工具和设备1、叠层好的组件 2、层压机 3、绝热手套 4、四氟布(高温布) 5、美工刀6、1cm文具胶带 7、汗布手套 8、手术刀三、操作程序1.检查行程开关位置;2.开启层压机,并按照工艺要求设定相应的工艺参数,升温至设定温度;3.走一个空循环,全程监视真空度参数变化是否正常,确认层压机真空度达规定要求;4.试压,铺好一层纤维布,注意正反面和上下布,抬一块待层压组件;5.取下流转单,检查电流电压值,察看组件中电池片、汇流条是否有明显位移,是否有异物,破片等其他不良现象,如有则退回上道工序;6.戴上手套从存放处搬运叠层完毕并检验合格的组件,在搬运过程中手不得挤压电池片(防止破片),要保持平稳(防止组件内电池片位移);7.将组件玻璃面向下、引出线向左,平稳放入层压机中部,然后再盖一层纤维布(注意使纤维布正面向着组件),进行层压操作;8.观察层压工作时的相关参数(温度、真空度及上、下室状态),尤其注意真空度是否正常,并将相关参数记录在流转单9.待层压操作完成后,层压机上盖自动开启,取出组件(或自动输出);10.冷却后揭下纤维布,并清洗纤维布;11.检查组件符合工艺质量要求并冷却到一定程度后,修边;(玻璃面向下,刀具斜向约45°,注意保持刀具锋利,防止拉伤背板边沿);12.经检验合格后放到指定位置,若不合格则隔离等待返工。层压前检查1. 组件内序列号是否与流转单序列号一致;2. 流转单上电流、电压值等是否未填或未测、有错误等 ;3. 组件引出的正负极(一般左正右负);4. 引出线长度不能过短(防止装不入接线盒)、不能打折;5. TPT是否有划痕、划伤、褶皱、凹坑、是否安全覆盖玻璃、正反面是否正确;6. EVA的正反面、大小、有无破裂、污物等;7. 玻璃的正反面、气泡、划伤等;8. 组件内的锡渣、焊花、破片、缺角、头发、黑点、纤维、互连条或汇流条的残留等;9. 隔离TPT是否到位、汇流条与互连条是否剪齐或未剪;10.间距(电池片与电池片、电池片与玻璃边缘、串与串、电池片与汇流条、汇流条与汇流条、汇流条到玻璃边缘等)层压中观察打开层压机上盖,上室真空表为-0.1MPa、下室真空表为0.00MPa,确认温度、参数符合工艺要求后进料;组件完全进入层压机内部后点击下降;上、下室真空表都要达到-0.1MPa (抽真空)(如发现异常按“急停”,改手动将组件取出,排除故障后再试压一块组件)等待设定时间走完后上室充气(上室真空表显示)0.00MPa、下室真空表仍然保持-0.1MPa开始层压。层压时间完成后下室放气(下室真空表变为0.00MPa、上室真空表仍为0.00MPa)放气时间完成后开盖(上室真空表变为-0.1MPa、下室真空表不变)出料;接着四氟布自动返回至原点。层压后再次检查1. TPT是否有划痕、划伤,是否安全覆盖玻璃、正反面是否正确、是否平整、有无褶皱、有无凹凸现象出现; 2. 组件内的锡渣、焊花、破片、缺角、头发、纤维等; 3. 隔离TPT是否到位、汇流条与互连条是否剪齐; 4. 间距(电池片与电池片、电池片与玻璃边缘、串与串、电池片与汇流条、汇流条与汇流条、汇流条到玻璃边缘等);5. 色差、负极焊花现象是否严重;6. 互连条是否有发黄现象,汇流条是否移位;7. 组件内是否出现气泡或真空泡现象; 8. 是否有导体异物搭接于两串电池片之间造成短路;四、质量要求1.TPT是无划痕、划伤,正反面要正确;2.组件内无头发、纤维等异物,无气泡、碎片;3.组件内部电池片无明显位移,间隙均匀,最小间距不得小于1mm;4.组件背面无明显凸起或者凹陷;5.组件汇流条之间间距不得小于2mm;6.EVA的凝胶率不能低于75%,每批EVA测量二次。五、注意事项1.层压机由专人操作,其他人员不得进入红;2.修边时注意安全;3.玻璃纤维布上无残留EVA,杂质等;4.钢化玻璃四角易碎,抬放时须小心保护;5.摆放组件,应平拿平放,手指不得按压电池片;6.放入组件后,迅速层压,开盖后迅速取出;7.检查冷却水位、行程开关和真空泵是否正常;8.区别画面状态和控制状态,防止误操作;9.出现异常情况按“急停”后退出,排除故障后,首先恢复下室真空;10.下室放气速度设定后,不可随意改动,经设备主管同意后方可改动,并相应调整下室放气时间,层压参数由技术不来定,不得随意改动;11.上室橡胶皮属贵重易耗品,进料前应仔细检查,避免利器、铁器等物混入,划伤胶皮;12.开盖前必须检查下箱充气是否完成,否则不允许开盖,以免损伤设备;13.更换参数后必须走空循环,试压一块组件。组件装框一、准备工作1.工作时必穿工作衣、鞋,戴工作帽。2.做好工艺卫生,清洁整理台面,创造清洁有序的装框环境。二、所需材料、工具和设备1、层压好的电池组件 2、铝边框 3、硅胶 4、酒精 6、擦胶纸 7、接线盒 8、气动胶枪 9、橡胶锤 10、装框机 11、剪刀 12、镊子 13、抹布 14、小一字起 15、卷尺 16、角尺 17、工具台 18、预装台三、操作程序1.按照图纸选择相对应的材料,铝型材,并对其检验,筛选出不符合要求的铝型材,将其摆放到指定位置;2.对层压完毕的电池组件进行表面清洗,同时对上道工序进行检查,不合格的返回上道工序返工;3.用螺丝钉(素材将长型材和短型材作直角连接,拼缝小于0.5mm)将边型材和E型材作直角连结,并保证接缝处平整;4.在铝合金外框的凹槽中均匀地注入适量的硅胶;5.将组件嵌入已注入硅胶的铝边框内,并压实;6.将组件移至装框机上(紧靠一边,关闭气动阀,将其固定);7.用螺钉(素材)将铝边框其余两角固定,并调整玻璃与边框之间的距离以及边框对角线长度;8.用补胶枪对正面缝隙处均匀地补胶;9.除去组件表面溢出的硅胶,并进行清洗;10.打开气动阀,翻转组件,然后将组件固定; 11.用适当的力按压TPT四角,使玻璃面紧贴铝合金边框内壁,按压过程中注意TPT表面12.用补胶枪对组件背面缝隙处进行补胶(四周全补);13.按图纸要求将接线盒用硅胶固定在组件背面,并检查二极管是否接反;14.对装框完毕的组件进行自检(有无漏补、气泡或缝隙);15.符合要求后在“工艺流程单”上做好纪录,将组件放置在指定区域,流入下道工序。四、质量要求1.铝合金框两条对角线小于1m的误差要求小于2mm,大于等于1m的误差小于3mm; 2.外框安装平整、挺直、无划伤;3.组件内电池片与边框间距相等;4.铝边框与硅胶结合出无可视缝隙;5.接线盒内引线根部必须用硅胶密封、接线盒无破裂、隐裂、配件齐全、线盒底部硅胶厚度1~2毫米,接线盒位置准确,与四边平行; 6. 组件铝合金边框背面接缝处高度落差小于0.5mm;7.组件铝合金边框背面接缝处缝隙小于1mm;8.铝合金边框四个安装孔孔间距的尺寸允许偏差±0.5mm。五、注意事项1.轻拿轻放抬未装框组件是注意不要碰到组件的四角。2注意手要保持清洁3.将已装入铝框内的组件从周转台抬到装框机上时应扶住四角,防止组件从框内滑落。
太阳电池制作工艺太阳能电池工艺简介及厂房建设总结 我公司从02年开始,先后承接过目前国内太阳能电池行业主流公司的一系列项目(从硅片制造到组件生产),通过完成这些项目的设计、施工和二次配,我公司无疑已成为业内承接太阳能电池生产厂房的最专业公司。我自己还见证了以上某项目从破土动工到正式投产,甚至停产改造的所有过程,也曾去过兄弟太阳能项目,通过现场的亲历和对这些公司施工图的研读,对太阳能电池的生产工艺及厂房及建设略知一二,愿在此与大家探讨。 一、工艺简介 在上一次《太阳能电池的一些资讯》中,对于生产原理,我已经做过叙述,太阳能电池生产工艺一般分为:扩散前清洗、扩散、扩散后清洗、刻蚀、PECVD,丝网印刷,烧结,分类检测和封装。 扩散前清洗的目的在于制绒,就是把相对光滑的原材料硅片的表面通过强酸和强碱腐蚀,使其凸凹不平,变得粗糙,形成漫反射,减少直射到硅片表面的太阳能的损失。相关设备有无锡瑞宝,德国RENA,深圳捷佳创,这些设备中最好的是RENA,因为他不光卖设备,还卖制绒工艺的专利。所使用的介质有HF,HCL,HNO3,NaOH,Na2SiO3和乙醇等。动力源有自来水,纯水,压缩空气,氮气,工艺冷却水,废水,热排风和酸排风。 扩散的目的在于形成PN结。硅片含硼,是P型结物质,需要往里面掺杂磷,使电子发生移动,形成PN结空穴。所使用的介质有POCL3,N2,O2。动力源有压缩空气,氮气,工艺冷却水,热排风和有机排风。使用的设备是高温扩散炉,厂商有SVCS,TEMPRESS,长沙48所等。该道工艺有洁净要求,需要在洁净室内运行。因为扩散炉内的石英管需要清洗,所以需要增加一种石英管清洗机。 扩散后清洗的目的在于洗去扩散时形成的磷硅玻璃,即SiO2和 P2O5的混合物,所以扩散后清洗机又叫做去磷硅玻璃清洗机。动力源有氮气,压缩空气,纯水,HF,热排风,酸排风,废水等。设备有深圳捷佳创。 刻蚀的目的在于把硅片的边缘PN结断开,防止短路。目前国内所使用的设备几乎都是长沙48所的。动力源有CF4,N2,NH3,热排风,有机排风。 PECVD的目的在于镀氮化硅薄膜,增加折射率,同时掺杂H元素,使缺陷减少,还可以保护硅片。所用设备有德国的ROTH&RAW平板式PECVD设备,还有CENTROTHERMO的管式PECVD设备。动力源有SiH4,NH3,氮气,压缩空气,工艺冷却水,热排风,硅烷排风等。 丝网印刷的目的在于印刷导电电极。先印背面,再印正面。目前国内大多数厂家使用设备是意大利的BACCINI印刷线。动力源有真空,压缩空气,热排风,有机排风等。 烧结的目的是把电极烧结在PN结上。高温烧结可以使电极穿透氮化硅膜,形成合金。所用设备有美国DESPACH等。动力源有压缩空气,工艺冷却水,热排风,有机排风等。 分类检测的目的在于把电池片按照效率进行分类。目前国内大多数厂家使用设备是意大利的BACCINI检测仪。动力源有真空,压缩空气。 最后一道工艺就是热塑包装。 二、厂房建设经验总结 一条年产量25MW的生产线,设备占地至少需要1100平方米,而国内厂商一般很少有只计划一条线的公司,所以太阳能电池生产车间净面积都在2000平方米以上。按照16小时甚至24小时生产来计算,工艺人员不下于百人,所以相应的办公室,更衣间,食堂,宿舍,卫生间等设施都不能太小。外线动力站(制冷,供热,纯水,空压,真空,空调,工艺冷却水,消防,变配电,自控,通讯等)房总面积不小于2000平方米。厂房和动力站房有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多层建筑的,也有钢结构加金属复合板单层建筑的,但布置工艺和动力设备的楼层,因管线众多,层高都较大,至少是7米。 以下经验总结均以50MW生产线为例。 电源是整个工厂的首要条件,仅工艺和动力设备用电功率就在1800KW左右,必须有可靠的电能供应。PECVD设备,制冷机,空压机,空调风机和循环水泵是用电功率较大的设备。 工艺纯水的用量在15吨/小时左右,水质标准都要达到中国电子级水的技术指标GB/T11446.1-1997中EW-1级。工艺冷却水用量也在15吨/小时左右,水质中微粒粒径不宜大于10微米,供水温度宜在15-20℃,供水压力5巴左右,应有可靠的温度,供水压力控制,最好采用变频泵。 压缩空气用量在400NM3/H左右,如果空气品质要求较高,如需要达到压缩空气质量等级的1级甚至更高要求,建议使用无油空压机。如果露点温度要求苛刻,干燥机建议使用组合式。真空排气量在300M3/H左右,水环式真空泵虽然便宜,但是效率下降的也快,不推荐使用。氮气和氧气如果靠近大的气体供应站,一般采用液体储罐供应的方式,初投资低,氮气储罐20立方米左右,氧气10立方米足够。特殊气体如硅烷等,考虑安全因素,单独设置一个特气间还是很有必要的。 空调系统的空气处理方式则视具体土建情况而言,可以采取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集中处理,也可以采用干盘管进行分散处理。生产车间出扩散区外,温湿度均只要满足人体舒适性即可,建议冬夏能有一定变化,这样既可节能,又让人能适应室内外温度变化,不易感冒。扩散区由于对洁净度要求较高,需要设计独立的空气处理系统,主要关注的是洁净度,该区散热量也较大。酸排气量不小于10000M3/H,一般采用湿式洗涤、中和的处理方式。有机排气量也不小于10000M3/H,一般采用干式吸附法处理。热排风量也不小于13000M3/H,因为只是普通排气,可以不用处理,直接排放即可。相对而言,硅烷处理要谨慎,否则容易起火。 整个施工试车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的是水,气通入设备之前除做好强度严密性试验,确保无渗漏外;务必保证清洗、吹扫试验要干净彻底,否则,设备一旦被污染,再次清洗不但代价昂贵,甚至会造成重大损失。二次配管时,某些设备的特殊需要,则根据业主的要求和初投资而定,如扩散炉具有较强腐蚀性的高温酸性排风;供强酸、强碱、特气的多层管路,PECVD、刻蚀机的隔声泵房等。 厂房设计和施工公司的选择,是考验投资方智慧和眼光的大事,切不可因一时便宜而选择之。没有选择好专业的公司,将会付出成沉重的代价。 工厂建成以后,最重要的就是运行维护。太阳能电池厂房动力保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至少2-4名理论功底扎实,动手能力强、富有高度责任感的工程师核心队伍,经常对各动力系统进行巡察,及时分析和解决出现的问题,甚至适时提出改造方案;否则不能及时发现隐患,很可能等问题出现时导致停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