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能源网
手机端
首页 > 光伏系统工程>详情

重大工程项目的风险具有如下哪些特点?

来源: admin 发布于:2022-07-16 20:54:21

第一,风险存在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作为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超越人们主观意识的客观存在,而且在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内,风险是无处不在、无时没有的。这些说明为什么虽然人类一直希望认识和控制风险,但直到现在也只能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改变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条件,降低其发生的频率,减少损失程度,而不能也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

第二,某一具体风险发生的偶然性和大量风险发生的必然性。任一具体风险的发生都是诸多风险因素和其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种随机现象。个别风险事故的发生是偶然的、杂乱无章的,但对大量风险事故资料的观察和统计分析,发现其呈现出明显的运动规律,这就使人们有可能用概率统计方法及其他现代风险分析方法去计算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同时也导致风险管理的迅猛发展。

第三,风险的可变性。这是指在项目的整个过程中、各种风险在质和量上的变化,随着项目的进行。有些风险金得到控制,有些风险会发生并得到处理,同时在项目的每一阶段都可能产生新的风险。

第四,风险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重大工程项目周期长、规模大、涉及范围广、风险因素数量多且种类繁杂致使其在全寿命周期内面临的风险多种多样。
而且大量风险因素之的内在关系错综复杂、各风险因素之间并与外界交叉影响又使风险显示出多层次性,这是重大工程项目中风险的主要特点之一。

为什么要实施一批重大工程项目?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确保完成“十二五”规划重点建设任 务,启动实施一批新的重大工程项目。这些重大投资项目具有 补短板的特点,属于发展有需求,百姓有期盼的投资,从中长 期看,有利于推进结构调整,加强经济发展后劲。

发改委确定的重点领域重大工程项目具有哪些特点呢?

  第一,有利于调结构、补短板,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增加公共服务产品供给。

  第二,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意义,可促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三,符合“十二五”规划和相关规划要求,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第四,具备一定工作基础,能够尽早推进见效。

重大工程项目管理与信息化建设发展有什么联系?

对于重大工程,为了在复杂的系统下支持其实施,必须利用信息化的技术。在国防科技领域,如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等重大工程都具有周期长、投资大、协作单位多、组织管理复杂等特点,所以必须采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利用项目管理技术才能在时间成本和资源的约束下,高质量的完成项目。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使能技术,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深入到工程管理中,也越来越广泛的作用于项目管理的全过程,极大地提高了型号研制生产和管理能力。

信息化支撑重大工程项目管理

对于载人航天工程而言,具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多学科综合、多专业集成;第二,多个子系统的有机集成;第三,多单位的跨地域协同。
所以,对于

载人航天工程这种庞大的系统工程,传统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模式很难支撑,必须要通过信息技术与研制方法、管理模式相结合,形成新的技术管理和控制方法以支撑重大工程的成功实施。

其中,我们比较熟悉的就是广泛使用各种数字化的研制手段来支撑载人航天工程的各个子系统、微系统的产品建模、仿真分析、多学科综合优化,以此来改进产品的开发手段,提高设计质量。

重大项目的研发需要协同的产品开发环境,在航天科技集团承担的相关子系统中,都运用了航天飞行器集成化设计制造系统构建了多单位、跨地域、围绕统一产品模型的协同研制环境,提高了产品的开发能力,缩短了研制周期。同时,各单位都不同层次地利用项目管理的方法和软件,借助信息技术与先进管理模式融合的优势,及早发现工程中的资源瓶颈和短线项目,提高了研制过程中多方协作能力、资源利用能力和过程控制能力。

同样,项目管理也在整个载人航天工程的多个方面得到了应用,其中,信息技术与研制方法、管理模式相结合是重大项目的一个重要保障。首先,以产品全生命周期研制的信息化为基础的工程技术管理,提升了产品的开发质量和开发能力。其次,以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信息化为支撑的项目管理,确保了在时间、成本、资源的约束下,保证质量的完成任务。
所以,只有在重大工程的实践中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才能确保工程的成功。

构建重大工程集成和协同

在航天信息化发展历程中,信息技术最初基本应用于设计、生产管理的各单个环节,而且仅仅是作为一种工具和手段的应用。比如上世纪七八十年代CAD、CAE的应用,到目前为止,依然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停留在信息技术单项应用的阶段。

与第一阶段的单项技术应用不同,航天信息化发展的第二阶段则是集成应用。通过集成平台和集成环境把各类软件工具集成起来以实现信息的共享,同时,还要把流程协同起来。为此,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批集成框架软件,如PDM、ERP等。在项目管理方面,信息化也是从最初的单点信息技术的应用阶段发展到了集成、协同以及平台化的阶段。

虽然现在的平台化管理依然是单元性质,但是继续发展下去,就可以实现平台之间的互操作性和平台间的集成。

航天系统通过推动集成化设计制造系统正在使航天产品的数字化设计、制造和管理向集成化发展,如今,航天系统已经构建起面向重大型号的统一协同管理平台,以实现产品设计的统一管理以及文档的网上审批及更改。
也正是实施了这样一个自主研发的软件平台,既改进了研制流程又改进了软件工具和方法,同时还积累了核心的数据和知识。

航天是十大军工集团中唯一采取自主研发的统一研发平台来进行协同、集成和管理的。而因为对于型号研制来讲,一旦进入一个核心的组织管理阶段,软件工具和本身的知识就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但是,只从事重大型号的工程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在整个项目中,各种计划调度、质量控制、人财物管理都和工程信息的管理相关联。为此,航天科技集团在集成化设计制造系统上进行了进一步的研发,使得项目管理的管理理念和工程技术方法密切结合。从而促使航天重大型号的信息化已经从数字设计、优化、仿真为代表的单项技术向集成化设计制造系统平台的集成框架发展,在实施项目管理的基础上,正在走向构建重大工程集成化、协同化的发展阶段。
通过信息化建设,不仅促进了信息技术对型号研制和管理生产的多个融合,也促进了各单位自身的建设和全集团的系统规划。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推荐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