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能源网
手机端
首页 > 光伏人物>详情

为什么很多大老板在破产之后大多都会选择轻生?不能东山再起吗?

来源: admin 发布于:2022-08-11 23:15:09

太难。我曾经做过外企高管,上市公司高管,自己创业失败之后,曾经轻松融资千万的我,借个万八千都不可能,没人借给你。你成了瘟疫,成了新冠病毒,所有人都躲着你。曾经一口一个哥拍着你的,更甚。有一年过年还靠我妈给我的两千块捱过去的。

找工作也不好找,人家一看你做过高管的,总以为你非池中物,不会安心在他那里干。

后来找各种小活,摆过地摊。幸好我还有一个独到的优势,我是学计算机的,技术底子不错,在网上接了几个活,解决了生存问题,然后做了个情报分析系统,为行业提供服务,终于摆脱了。这一下就是七年。

如果那种纯靠人脉发家的,肯定完蛋了。我能重新来,靠的是还有点技术底子。

难。别去创业。九死一生。那种什么双创之类的,是嫌你死的不够快。

公司倒闭破产老板资产一定会归零或欠一屁股债从富人变为普通人吗?

你们的公司倒闭是你们这个小集团的老板和股东们破产了与员工无关,员工在任何地方都是出力挣钱的,那时老板和股东不会是普通人!而是一个欠债人!

首先明确地回答答主,公司破产倒闭,只要做好了资产隔离,将公司资产和个人资产清楚地分开,就不会出现答主所说的那种情况。

这里需要确认下概念,公司的资产和个人的资产是两回事,公司的属于公司(公司是个法人,即法律上的人),个人的属于个人,不能混同。

目前,从个人接触的企业老板来说,出现这种情况地,确实不少。但是,也有很多的老板由于在经营中做好了资产隔离,在公司倒闭后,仍然能够依靠前期积累地个人资产,享受较优质地生活品质。而对于那些连续创业者来说,这也是他们东山再起地基础。在这类人地圈子中,一直流传着这么句话:只有倒闭地企业,没有破产地老板。所以,只要做好了以下几点,就不会发生答主所说的情况。

设立有限公司公司法明确,公司分为有限责任公司和无限责任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即在公司名称中已经明确XX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所承担的所有债务责任上限即为公司的注册资本,意思就是,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无论债权金额是否大于1000万元,公司最多只需要承担1000万元。多余的债务,债权人不能向公司的股东进行追讨。

无限责任公司,即在公司名称中无有限两个字,所以个体工商户也是无限责任公司。这类公司的债务承担无上限,公司股东需要以个人资产承担债务责任。

所以,在实际经营中,一般上规模的企业基本注册的都是有限责任公司。

目前,注册资本已经变更为认缴制,这里需要明确下,认缴制度下,公司需要承担的责任上限为注册资本,比如注册资本1000万,分次到位,目前到位100万元,债务1000万,在赔光了100万后,债权人仍旧可以向股东追讨那尚未出资到位的900万元,这个900万就可以向老板的个人财产追偿了。所以,注册资本不是越大越好,具体设立多少,还是需要看自身的承受能力。

尽量不要签署连带责任保证类的合同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无可避免地需要融资,而融资的过程中,老板就会涉及到签署一系列保证类型的合同。一旦签署该类合同,则代表债权人可以向公司老板追偿未偿债权,老板的个人财产不能幸免。答主其实理解的,可能是这种情况。

融资分为两类,一类为债权融资,一类为股权融资。

1、债权融资

一般都是与金融机构(银行、信托等)、类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或非金融机构(融资租赁公司)发生债权债务关系。在融资过程中,老板基本都会被要求签署全额连带责任保证担保,如果是抵押借款,甚至还是抵押老板名下的个人资产。这个过程中,就没有将个人资产和公司资产进行隔离了,一旦逾期,在走完法律程序后,个人资产被拍卖,不够部分还要老板自己偿还。

所以,虽然融资不可避免,但是如果能不签这类合同就尽量不要签。一定要签,那么就根据自身的承受能力进行操作,这样才不至于面临个人返贫的情况。

2、股权融资

股权融资即是与风投类机构签署相关的融资协议。其实,对于风投类公司来说,除天使外,基本上我所知道的风投机构都会在投资前要求老板签署相关的对赌协议,这个协议中会明确对赌条款,一旦失败,老板需要全额回购风投公司投入资金购买的股份,并且还需要支付溢价(利息),这个水平一般是10%年化。如果无法回购,要么双方沟通后让风投机构放弃,要么就是走法律程序,这种情况下,老板的个人资产也是可以用于执行支付回购款的。

所以,其实风投机构的钱也不是这么好拿的,签署相关对赌协议的时候还是要和债权融资一样,考虑自身的承受能力。

通过正常合规的方式分享企业经营成果,合法地将企业财产转化为个人财产成立公司的正常逻辑是这样的:投入注册资金,启动企业经营,支付经营成本,产生经营利润,老板享受经营成果。

在这个过程中,合法地享受经营成果,目前主要有两个切入点:

1、支付经营成本

老板作为企业经营者,也属于企业的员工,所以,企业支付的经营成本中员工薪酬这里,老板可以合法地享受。至于工资、奖金定多少的标准,那是企业经营的范畴,也就是老板自己给自己定,只要在合理的范围内,就没有问题。企业经营情况好,收入标准可以定高点,不好就定低点。这部分薪酬收入都是需要交税的,属于个人劳动所得,合法合规。

2、享受经营成果

企业年度经营完结,会产生盈利或者亏损。亏损那就意味着没有经营成果,不用考虑这个问题,如果是盈利的,那么盈利部分可以用来进行分红。分红也是需要缴纳税款的,所以这部分分红的收入,也是合法合规的。

可以发现,两个切入点中都会涉及到税务问题,如何收益最大化,那就需要做好税收筹划,进行合理避税。

这个过程中,由于国内中小企业较多,还是有很多不合规的地方,将企业财产转化为个人财产,这些方式就不在讨论中了。

运用各种产品等做好保障目前还是有一些产品能够将企业资产转移为个人资产,具体的还是可以咨询下专业人士。比如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比如公司给关键人(老板、员工等)购买保险,比如成立财产信托等等,都能起到类似的作用。

综上所述,其实做好了企业资产和个人资产隔离,就不会出现答主所说的情况。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推荐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