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能源网
手机端
首页 > 光伏人物>详情

有人说南通人都是从别的地方迁移过来的,对此你怎么看?都是从哪里迁移来的呢?

来源: admin 发布于:2022-05-24 10:58:51

从南通的地名可以看出,如姜灶,袁灶,严灶秦灶这些地方以前是熬盐生产海盐的地方。从南通的方言可以听出,如崇海启话,金沙,南通城区,海安,地方方言区别很大,甚至听不懂三五公里之外的方言。这在全国其他地方几乎是不可能的。在几百年前好多地方也是荒野芦荡,一望无际的滩涂。有从常州苏州及其它地方迁移也有逃难过来的。我本通州袁灶人,据尊长辈说到我这一辈才第七代。

作为一个老南通 (天生港 唐家闸 狼山 南通城)此小范围内的人口老祖源自哪里非常好奇

而且由于孤陋寡闻 道听途说 众口纷纭等等南通人的发源地是雾里看花啊 不知道哪里来的

我们现在分析南通地理特点和历史特点来猜测南通人的起源

南通位于长江下游出海口的冲积平原上 形成陆地也不会太久(听说900-1000年)所以人口结构必然是四方移民而来 而且南通最开始是由几个江海中的小岛沙洲慢慢沉淀而来 而且长江的涨落潮特点(水患必然非常严重) 很长一段时间自然环境恶劣 人口基本为渔民或者逃难的躲避官府的人为主 而且互相交流交往很困难 形成独特的多种方言 这个只有浙江山区可以和我们南通比 人家浙江是山区封闭 村乡语言不同 但是在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上整个地球只有南通是这样了

方言才是寻找故乡在哪里的关键 如皋海安 一个变形的普通话 老祖大部分应该源自北方 而启东海门 接近江南语系 不出意外应该是吴语系的江南后代 唯有南通市人的口音是非常独特的 区别于其他方言独立存在

南通 开始有几个岛屿滩涂而来 慢慢逃难的 避祸的 渔民开荒的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各自占领小岛慢慢独立发展 由于自然环境恶劣交通不便 相当长时间内一定是互相隔绝语言不通 然后就是沧海桑田陆地一点点的长出来 每次长陆地必然伴随着移民移民移民(很多有家谱或者老祖口述的网友基本都清楚哪里移民 每个时期每个地方都有人移民至南通的) 也就是方言众多的原因 最后整个变成相连的大陆 但是语言却没有连接 叙述着隐藏的过往

南通最早有陆地差不多一千年不到 正是南北宋时期北方兵祸不断 中原人口大逃难迁徙的时代 最开始的原住民很大概率就是中原人一路迁徙而来 (如皋海安人)

然后一晃几百年 正是南通市区陆地形成时期 明朝南通出现了一个著名的地标 曹公祠 相传是抗倭名将戚继光的部将曹公的墓地 老南通都知道 一个小土堆里面埋葬着侵略者的遗骸 然后曹公的塑像镇守 这就是曹公祠 倭寇其实并不是纯粹的日本人 而是沿海琉球群岛 日本四国岛还有台湾更有中国沿海海盗组成的海盗联合体 每一个老南通不得不承认我们的发音很大部分有日语的影子 或者如今琉球群岛一带的口音?(本人没听过 有去过的网友认证下)虽然本人是正宗的老南通人 但是这个语言发音很多日系口音(虽然表达内容意思不一样 但是发音却接近 很奇怪)会不会第二种可能是当年倭寇一部分移居南通(冒汗)

然后陆地继续长大 齐海陆地形成 崇明岛形成 那里却是江南人开发为主了(齐海大地)

最后就是解放后 渔民上岸组成一个个小小的沿江定居点 如高登桥 南通港任港有一小部分渔民的定居点等等

南通的地名有太多太多的(港)(圩)等地名 大到乡镇 小到村组 都有带港圩的地名 证明了南通老祖围江海造陆地的历史 每次造出小型陆地不是官府迁移民就是民间迁移民 移民来自周边各方 古代南通为澡泽荒滩 交通不便 自然环境恶劣 一个村隔着一个村突然口音大变也不足为奇

如今的南通早就是全国工业基地 全国来的务工人员比比皆是 差不多一半人口都是外来户了 长江连接江南的隧道桥梁摆渡更是多不胜数 铁路机场也是连接到乡镇 高速公路纵横而过 马上地铁也是环城而建 南通市区的口音正在被普通话一点点的同化消失(感慨万分啊)或许多年以后 南通方言就是美帝印第安人风语者了

最后南通还有一个独特的戏曲通剧是最独特的 可能揭示南通人的出处 通剧跟其他剧种一样都是以四大名著和西厢记等等知名故事改编而成 以南通方言演绎 但是作为老南通 我表示一句也听不懂 后来知道一些剧词才知道是南通方言演唱书籍歌词 导致深奥难懂 通剧的内容是著名故事 但是曲调确是悲凉沧桑 透着一股股被流放被压迫的凄凉 以前哪家老了人(死人了)也是唱通剧 现在改成摇滚了从中透露着南通人的老祖被迫迁徙到南通的历史沧桑

通剧必将也随着中国大地的工业浪潮而消失 犹如南通方言 再过去千年 后人仰望天空 他们知道他们来自哪里吗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推荐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