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顺利,今年市场冷的太快。
三线城市,我的一套房子,去年这个时候有人出70万。没有卖。
今年6月份计划出售,报价70无人搭理,只是中介问一下。
之后降到65,再降到60,有几个客户看房,最后也不了了之。
最近几天有一个高意向客户,出价54万,我狠心答应了。但是昨天这个客户又答复首付钱不够,跟朋友借钱借不到。这组客户也放弃了。
90%都是中介联系我,个人买家几乎没有。
通过跟经纪人的接触,他们说市场一下子就冷了,他们同行都在普遍关店。客户一夜之间就没了,成交低迷,卖房的人越来越多,价格一降再降,但就是没人买。
经纪人反馈,去年大家跟风买房,透支了购买力,很多都是加了杠杆买房,所以现在只剩下刚需,市场下滑,刚需也在观望。
再回复一个最近的卖房情况。直到现在都还没有卖出去,春节前还是经常能接到电话,价格我也一降再降,2019下半年总计八组客户看房了,有两组高意向,出价在52万。网上我基本每天都会刷新一下房源。我觉得低了就没有卖。春节前之前的租客搬走了,春节后,遇到疫情,中介也没上班,就没有人问了,租客也陆续有人看房了。三月底算是租出去了,但是租金降了一些。最近看房的很少,问的也少很多了,网上我挂牌价也降到了55万,两三周有一个看房的。感觉中介从业人员也少了,联系我的中介也少了。
我是刚卖完房,正在置换房子的途中。想换个大点的,给孩子备着。
我的房子卖的很快,但是其中也是曲曲折折,让我凭添了许多感慨。开始和家里商量换房,而后选中介,都是日常途径。出现转折,是因为我自己把房子挂到58上之后,第二天就有十几波中介带看房的,第三天晚上就有人交订金,后面来看房的人接着加价,比原价高了5个点出手。
在这之前我在当地中介已挂了半个多月,没几个问的。实际上他们都没给我挂网上,就压店里,只给来店里咨询的自己的客户介绍,根本不往外推(这个也可以理解,自己吃独食)。我不知道他们公司其它的店有没我的信息,但其它的/公司肯定没有。我想着不对劲,就试着挂58,喔艹,中介的电话都把我手机打爆了,我这才反映过来原来是咋回事。
当然有人会认为我瞎吹,这世道咋会那么容易卖出去,这里面都是有门道的。首先,我不知道市场价,问了一下一个稍熟的中介,他报给我的价偏低,后来才知道,低于市场最低价一点,不过我还是挂高了点,比市场均价略低。其次是,装修还可以,不是豪装,但是干净整洁,风格整齐划一。而且租房的兄弟特别讲究卫生,打扫的比保洁的刚做还干净,有那种熠熠生辉的感觉。我自己看了都喜欢。那些看房的姑娘媳妇们光看图片视频就喜欢,一看现场没有不动心的。一看就要订,我回去取证途中被拦了几波,买方主动加价成交。
由此卖房,我得出了几点感悟:
1.打铁还得自身硬。我吹了半天如何卖的快,其实功夫在诗外,最重要的还是房子的自身条件好,才是王道。买房和相亲是一样一样的,没谁只看脸的。这个房子的地段好,1000米外有个新兴商业街,500米外有百年菜市场。离主干公路800米。30米外有超市。日常居家,来往应酬,一应俱全。真正做到了出则繁华,入则安宁。
2.在700米外有个初中,水平中上。房子还具有学区房的性质,孩子上学时,居家照应特别方便。
3.挂牌价适中,不要以为自己的房子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市场经济下低了自然有人抢,买家也别想捡大便宜。
4.装修、房子的保养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
5.不要偷懒。不要以为把房子挂中介了,就万事大吉。隔段时间关心一下,不行就换个中介,或者换个方式。
房子好不好卖,最终决定它的还是房子自身的价值,优点越多越好。真正的好房子会有识货的人来抢的。
再有和大家交流一下,很多人说房子不好卖,我纠正一下,应该是高价不好卖,不要吃独食,适当的放点利润给别人。你天天盘算着:那时候最高卖到过10万每平,我不卖这价就亏了。你要是有这想法,那你就更合适上班。
做房产投资越来越难,要做就要到大地方,一线城市。
最后祝大家卖房的卖个好价钱,买房的买到心仪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