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司马懿,早年非常尊重妻子,晚年却性格突变,当众折辱她。如果没有2个儿子誓死护母,他甚至早就杀了她。
司马懿的妻子,名叫张春华,是他生命里非常特殊的存在。
在电视剧《军师联盟》里,他们堪称模范夫妻。
剧中,司马懿是出了名的怕老婆,却也对张春华特别痴情。
为了张春华,他几次拒绝御赐的妾室柏夫人。
他们感情深厚,可以在彼此面前毫无顾忌展现真实的自己,虽然吵吵闹闹,却也相互扶持,互相陪伴,羡煞旁人。
张春华死后,司马懿就彻底黑化了。
然而,美好只存在于电视剧里。
历史上真实的司马懿,从未专宠妻子张春华,有一大堆的妾室。
除了张春华、柏夫人之外,光被记载在史书的,至少还有伏夫人、张夫人两位妾室,她们一共生下5个儿子。
不过,在司马懿的一堆女人中,张春华的确是个特殊的存在。
两人结婚时,张春华只有13岁,是司马懿唯一的结发妻子。
他们感情不错,相敬如宾。
张春华生了3子1女,分别是后来的晋景帝司马师、晋文帝司马昭、平原王司马干和南阳公主。其中,司马师和司马昭都是司马懿最得意的儿子,深受重用,是曹魏权臣。
然而,晚年的司马懿,仿佛变了一个人,对妻子厌恶不说,还当众折辱她。如果没有2个儿子誓死护母,他甚至早就杀了她。
门当户对的婚姻
公元202年,13岁的张春华,奉父母之命嫁给23岁的司马懿为妻。
张春华的父亲是魏国粟邑令张汪,母亲是名画家山涛的堂姑。这样的张春华,是实打实的官二代,也是令人羡慕的名门之后。
司马懿同样出身名门,祖父是颍川太守,父亲是京兆尹,见识与张春华不相上下。
两人结婚,门当户对,郎才女貌。
最可贵的,还是司马懿的性格。
当时,恰逢魏晋时期,礼乐崩坏,战乱四起,从朝廷、贵族到民间都男风盛行,男子多以柔美见长。
古代四大美男子,至少有三个都是魏晋时期的名人潘安、兰陵王、卫。(古代四大美男子有两个版本:第四人一说战国时期的宋玉,二说魏晋时期的嵇康)
许多有识之士,大多选择放浪形骸、躲在山林中隐居,以求及时行乐。
司马懿并没有学着他们放浪形骸,也不喜好男风,且有真才实学,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夫婿人选。
两人结婚后,感情不错。
张春华是非常好的贤内助,连史书都称赞她非常有智慧,德行也非常好。
《晋书卷三十一列传第一》:“后少有德行,智识过人。”
早期的司马懿,也非常敬重张春华的才智。
建安六年,曹操拉拢司马懿,邀请他来府上任职。
但司马懿认为,曹操和当年的董卓一样,根本不想掺和这趟浑水,便在家里装病。
他自称患了风痹,连生活都不能自理,只能躺在床上一动不动,没有办法去给曹操当帮手。
曹操是个疑心病特别重的人,他还特地派人去司马懿的府上查探,并下令:如果司马懿是装病,就杀了,如果不是,就算了……
当年,华佗称病不给曹操治病,曹操同样派人去探查,结果发现华佗在给百姓治病,最终杀了华佗。
司马懿比华佗谨慎。
他日日夜夜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就这样等着刺客的来临。
《晋书宣帝纪》中如此记载:魏武使人夜往密刺之,帝坚卧不动。
《晋书》记载,刺客前来试探那天晚上,见司马懿直挺挺躺在床上,立刻挥刀砍向司马懿。
司马懿双眼瞪大,身体依旧纹丝不动。
最终,刺客认定司马懿是真病了,收了刀,回去复命。
司马懿这才逃过一劫。
只可惜,再缜密的人,也总有疏忽的时候。
有一天,天突然下起暴雨,司马懿见院子里还晒着书,情急之下,从床上跳下来,自己跑去收书,结果被一个婢女看见了。
虽然司马懿也不确定,这个婢女会不会出卖自己,但张春华却认为:婢女留不得。
于是,张春华拔出刀,亲自动手,杀了这个婢女。
自此以后,司马懿就对妻子另眼相待,任何事情都和她商议。
《晋书卷三十一列传第一》:宣帝初辞魏武之命,托以风痹,尝暴书,遇暴雨,不觉自起收之。家惟有一婢见之,后乃恐事泄致祸,遂手杀之以灭口,而亲自执爨。帝由是重之。
这是两人早年相处的细节。
从史书的记载来看,他们性格相似,性情相投,彼此尊重,算得上一段佳偶。
晚年得势,轻慢发妻
司马懿晚年得势以后,就仿佛变了一个人。
他不仅疏远了发妻,还非常厌恶她,多次公开折辱。
一次,司马懿生病,夫人张春华前来探望。
司马懿不但不领情,反而破口大骂:“老物可憎,何烦出也!”
(你个老东西,看着就让人厌烦,何必出来让我不开心!出自《晋书卷三十一列传第一》。)
面对这样的羞辱,张春华气得绝食。
但司马懿依然无动于衷。
最后,张春华的2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看不过去,跟着母亲一起绝食抗议。
“后惭恚不食,将自杀,诸子亦不食。” (《晋书卷三十一列传第一》)
司马懿这才低头道歉。
不过,他并不觉得对不起妻子,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张春华不值得怜惜,低头只是因为舍不得儿子罢了。
“老物不足惜,虑困我好儿耳!” (《晋书卷三十一列传第一》)
张春华并没有做任何对不起司马懿的事,相反,她为了这个家殚精竭虑,操劳一生。
为何晚年的司马懿,这么厌恶妻子呢?
司马懿是北魏著名政治家,也是西晋王朝的奠基人。
他和诸葛亮对阵多年,使得蜀汉北伐无功而返;
他和曹爽斗智斗勇,最终诛杀曹爽,独揽大权。
这是个非常聪明的人。
《全三国文魏》也对他高度评价:
“在朝则匡赞时俗,百僚仪一;临事则戎昭果毅,折冲厌难。”
这么聪明的人,绝对不会毫无根据地厌恶一个人。
理由一:年老色衰站不住脚
有人认为,司马懿厌恶发妻,是因为她年老色衰,但这个理由站不住脚。
史书一直称赞张春华智谋过人,品德良善,却从不曾夸赞她相貌秀丽。
可见,张春华最初受宠,就不是因为相貌,又何来因年老色衰而失宠呢?
更何况,司马懿对发妻可不止是冷淡,更是出口斥骂,连面都不相见。
两人闹得家宅不宁,几乎人尽皆知。
司马懿的一生,足智多谋,有很多功绩,最出名的就是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以及远征平定辽东。
唐代官修的《晋书》里,就记载了李世民对司马懿的史论。
“夫征讨之策,岂东智而西愚?辅佐之心,何前忠而后乱?”
这样的人,就算晚年真的厌恶妻子,也没必要闹得人尽皆知。
理由二:心狠手辣站不住脚
《晋书》中关于张春华的事迹,就只记载了两件,一件是她杀婢女,一件便是她被司马懿谩骂绝食。
有人认为,司马懿厌恶张春华,是因为她心狠手辣,杀了婢女。
这个说法同样站不住脚,是用现代人的思维在思考古人的想法。
在古代,婢女的地位很低,几乎不被视为一个人。
因此,就算张春华杀掉了婢女,也不算特别严重的事情。
此外,《晋书》里明确记载了司马懿因为此事,特别敬重妻子。
可见,司马懿是非常欣赏这样的张春华的,没有道理晚年因此厌恶她。
就算晚年位高权重,因此而忌惮妻子,也没有必要闹得人尽皆知,双方都下来不台。
所以,我认为,司马懿如此大张旗鼓厌恶妻子,绝对有他的目的。
深层原因
《晋书》详细记录了司马懿谩骂张春华,气得张春华绝食的事情。
司马懿骂妻子:“老物可憎,何烦出也!”
后来,他迫不得已低头道歉,还在公开场合说:“老物不足惜,虑困我好儿耳!”
仔细分析这两句话的语境,我有个大胆的假设。
或许,他不是为了谩骂妻子,而是为了掩饰自己。
之所以做这个推测,是因为司马懿做这件事时,处境非常微妙。
司马懿的艰难处境
公元239年,八岁的齐王曹芳继位,司马懿和大将军曹爽都成为托孤重臣。
朝堂中,曹爽想一人独揽大权,向天子进言要改任司马懿为大司马。
但是朝臣们认为,大司马整个官职不吉利,有很多人都直接死在了任上,便建议任命司马懿为太傅,并效仿汉朝丞相萧何那样,允许他“入殿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
“入殿不趋”,,是指入朝觐见时,可以不用像一般臣子那样弯腰小步走,而是直起腰杆正常走路。
“赞拜不名”,表示皇帝召见臣子时,不称呼他的姓名,而只报他的官衔名。(古代直呼姓名是一种不尊重人的行为,但是皇帝可以对任何人直呼其名。)
“剑履上殿”,是指大臣进宫殿拜见,可以穿着鞋子、佩戴兵器。(一般情况臣子觐见,都必须脱鞋、卸兵器,地位低一点的连袜子都不能穿,必须光脚,即“跣足”)
此外,朝臣还建议,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也可以当个散骑常侍,赏赐列侯的名位。
在《晋书宣帝纪》中如此记载:朝议以为前后大司马累薨于位,乃以帝为太傅。入殿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如汉萧何故事。嫁娶丧葬取给于官,以世子师为散骑常侍,子弟三人为列侯,四人为骑都尉。
在古代,能够享受“入殿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特权的人,都是极个别权臣。
此前,曹操就是其中之一。
正所谓,无功不受禄。
劲敌曹爽连同朝臣,突然建议给司马懿整个家族这样的恩赐,就算不安好心。
他这话,就是说司马懿有不臣之心。
登高必跌重。
司马懿手中军权不足,此时享受这样的特权,无异于杀身之祸。
司马懿很聪明。
他立刻决定韬光养晦,坚决不让家中子弟入朝为官,自己守着被架空的太傅之位,也开始以身体不适为由淡出朝廷。
养病的同时,司马懿还格外宠爱柏夫人,活脱脱把自己伪装成一个老眼昏聩、一病不起、贪恋美色的老男人。
这样的司马懿,能够让人放低戒心。
张春华探病之际,恰恰是司马懿最想要麻痹对手之际。
曾经,司马懿用装病这拒绝曹操时,张春华就在旁边,如今他故技重施,张春华只要探望,绝对是一眼就能看出来。
多一个人知道,就多一份危险。
晚年的司马懿十分多疑,除了自己,他谁也不信。
为了确保自己的伪装不被发现,司马懿没有向妻子坦白,而是对着发妻一通大骂,维系沉迷美色老男人的人设。
不明就里的张春华,莫名其妙挨了一顿骂,被气得够呛,差点就绝食而死。
公开辱骂张春华,并非司马懿的本意。
但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秉持着“宁可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理念的司马懿,也绝不后悔。
所以,并不能因为司马懿辱骂张春华这一件事情,就直接说“司马懿晚年厌恶张春华”。
但是,从历史的其他蛛丝马迹来看,这对夫妻晚年时候的关系,即便没到“厌恶”的程度,绝对好不到哪里去。
第一,幼子生病,迁怒发妻。
张春华为司马懿生了3子1女,其中司马师和司马昭非常出色,唯独幼子司马干让人万分头痛。
司马干的智商,先天性存在缺陷,还有间接性精神病。
后来,司马干被封平原王,但因为身体原因,没有去封地。
他非常胡闹,爱妾去世后,不让下葬,他每晚和生前一样,和爱妾行夫妻之事,直到爱妾腐烂,才让下葬。
这样的儿子,一直是司马懿心中的刺。
虽然妻子劳苦功高,可当时毕竟不是一夫一妻制,因为幼子,司马懿对妻子肯定有那么一丝丝怨恨。
或许,恰恰因为司马干的事,夫妻俩有了分歧,再也无法和睦共处。
其实,说到底,司马懿对张春华的厌恶,8分是装的,2分是真的。
装的目的,是麻痹曹爽,换家族的平安。
第二,张春华狠毒果断,需要提防。
张春华嫁给司马懿之后,曾度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贫苦日子。
当时,司马懿一直赋闲在家,整天无所事事,有主顾上门邀请,他也一概拒绝。
用现在的话来说,那时的司马懿,就是个穷苦男人,还不乐意干活,是个女人都会和他吵闹。
但是,张春华愣是一声不吭。
她从名门的锦衣玉食,到如今的苦日子,还生了一个儿子,都不曾抱怨过司马懿。
她也不催司马懿建功立业,并且支持司马懿的“失业”,还时不时还和他讨论国家形势。
这样的女人,心中怀有的韬略与见识,不亚于司马懿。
张春华,是一个能沉得住气的人,但她也非常果断。
当自己的利益被侵犯时,张春华也能出手狠毒,比如雨夜杀婢女。
狠辣果断,又有决断,张春华可以是司马懿的好帮手,也可以是司马懿的大对手。
晚年的司马懿,与原配妻子张春华并不恩爱,有了年轻姬妾,有了更多的儿子。
对柏夫人,他更是一半做戏,一半当真,毕竟温柔美丽的女人,谁不喜欢。
在这种情况下,司马懿不由得担心,如果张春华为情爱想要对付自己,那将会是自己的大麻烦。
因此,司马懿必须时刻提防张春华。
需要时时提防的感情,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
第三,张春华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势力渐大,司马懿心中忌惮。
张春华的2个儿子,都非常出色。
曹魏景初年间,司马师担任了散骑常侍,后来多次担任了中护军。
《晋书》:魏景初中,拜散骑常侍,累迁中护军。
司马昭更为出色,不仅先后担任典农中郎将、散骑常侍,后来还成了征蜀将军,作为夏侯玄的副手,立下军功。
儿子优秀,让人面上有光,可当时,司马懿的处境并不好。
他需要韬光养晦,避免被曹爽打压,而2个儿子却违背他的本意,在朝堂活跃。
即便这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司马懿也免不了猜忌,是不是儿子有了二心。
特别是,曹爽伐蜀时,还特地带上了司马昭。
这就更让司马懿怀疑了。
而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他们的母亲张春华,自然被司马懿一起猜忌。
心里有怒火,司马懿,自然没有好脸色对张春华。
其实,说来,也挺感慨的。
张春华和司马懿的关系,初结婚时,尊重多过恩爱。
后来,时间渐长,司马懿有了诸多妾室,对妻子的尊重,也越来越少。
晚年时,受3个儿子的拖累,张春华在丈夫那里,更是享受不到半点好脸色。
可是,张春华这辈子,都没有在任何事情上对司马懿不利。
她处处为丈夫考虑,却被丈夫猜忌。
夫妻关系走到这一步,不是张春华所愿,但她无力改变。
公元247年,张春华去世。
两年后,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终于大权在握。
或许,得到权力的司马懿,内心会稍微安稳一些。
但是,他永远失去了,那个在建安六年雨天,为他一刀杀婢女的发妻。
凡是喜欢《三国演义》的人们,都知道司马懿是曹操的得力军师,魏国的权臣。他一生共有四个夫人,这里所说的妻子就是指他的嫡妻张春华,比司马懿小十岁。
回答问题前,首先简单介绍下司马懿之妻,张春华的基本情况。
张春华年少时就有德行,智慧见识超过常人。而且善于持家,把司马家里上上下下打理得井井有条。
嫁给司马懿后生下三子一女,即生晋景帝司马师、晋文帝司马昭、平原王司马干和南阳公主。
不仅如此,还机智敏锐。在汉朝衰退期,曹操曾想招司马懿去他手下任职,因司马懿不愿意屈服于曹操,因此,以自己得了风痹之疾卧床难起为由,拒绝了曹操的招见。
但这是他的计谋,实则是在撒谎,所以,并未与任何人说起。
但有一次在晾晒书籍时,忽然下起大暴雨,司马懿一时忘记自己在装病的事,不由自主地跑出去收起书来。
不料整个经过正好让家中的一个女仆看见了,要是让她把司马懿装病的事情透露出去,如果传到曹操耳朵里,必然不会轻饶了他。
所以,他的妻子张春华为了不让外人知道司马懿装病的事情,居然把女仆给杀了。
所以,司马懿觉得自个夫人的胆魄和智慧强过世上不少男人,因而十分看重她。
为何到了晚年时期,司马懿如此厌恶他的妻子呢?
通过对这段历史的研读与分析,原因共有两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浮于表面上的原因。
1、 属于政治夫妻,并非真心喜欢。
据悉,司马懿的第一任妻女张春华,父亲张汪,做过魏国的粟邑令,也算是官宦人家,母亲山氏是著名的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的姑祖母,也就是说张春华和山涛的父亲是姑表关系。
从小就有着很好的品德而且智谋过人,司马懿看重的也只是这一点而已。因为相貌并不出奇,因此,司马懿并不是真心喜欢她。
2、又纳貌美新欢,嫌弃年老色衰。
曹丕登基后,司马懿的仕途越来越好了,可谓是平步青云,官运亨通。生活也开始优越起来,又先后娶了三位夫人,分别是伏夫人、张夫人、柏夫人,特别是最后一位柏夫人,是他接近晚年时娶来的,确切的说是曹丕安插到司马懿身边的卧底。每天用美色把司马懿迷惑得神魂颠倒,来获取情报。由此,开始专宠柏夫人,而却逐步疏远了糟糠之妻张春华,甚至嫌弃她年老色衰,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了。
据说,有一次司马懿病了,张春华好心好意去探望他,却被司马懿拒之门外,并喝斥道:
“老物可憎,何烦出也!”
意思就是在指责张春华,长得这么难看,还跑出来丢人。在他眼中,既然妻子已经年老色衰,那么索性闭门不出,他也就可以眼不见心不烦了。
被损伤颜面的张春华,因此羞惭得要绝食自杀,
“老东西玩什么把戏,有本事你饿死一个我看看。”
司马懿又对张春华骂骂咧咧的嚷道。
于是,司马懿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为了解救母亲,也跟着绝食了,司马懿吓得急忙向张春华赔礼道歉,张春华才中止绝食了。
最后,司马懿为了找回点颜面,说是担心两个儿子被饿死,而并不是怕她。
第二个层面是藏于内在的原因,担心发现玄机,再次杀人惹祸。
以司马懿的聪明头脑,一定能看出柏夫人是曹丕派来的奸细。他独宠柏夫人,一方面确实也是因为年轻貌美而喜欢;另一方面也是在牵制柏夫人,拉拢柏夫人。
而疏远妻子张春华,其实也是在保护她。
因为从张春华鲁莽杀死女仆,就知道她的性格了,所以,一旦被张华发现柏夫人的真实身份,必定会不顾一切的杀掉柏夫人的。那可就惹大祸了。
因为此时非彼时,司马懿又没有机会、也不敢去跟妻子详细解释,只能冷落她了。
此外,司马懿知道妻子是一个有胸怀、有气度的大才女,他对妻子的是敬畏之情,妻子是他的坚强后盾。无论他发多大脾气,说多少难听的话,张春华都一定会理解他的。
但不管怎么说,还是司马懿喜新厌旧了,就算他心里敬畏和在乎妻子,但行为上已经没有关爱与呵护了。
张春华再聪明机智,她也是一个女人,是经不住岁月的摧残和丈夫长年的冷落的,在59岁时就病逝了。
正所谓,自古红颜多薄命,多情总被无情伤。
有书君语 :有书送书季开始啦~每周会免费赠送1000本实体书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读之书《无声告白》。私信回复:福利,即可免费包邮领取书藉,本次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